AI摘要:2024,碌碌有为的一年。上半年备战高考,身心俱疲,下半年开启大学生活,寻找方向。我复刻了开源硬件,重拾搞机,体验无纸化学习,拥抱LLM,学习日语,尝试Digital detox。我迷茫过,焦虑过,也拖延过,但始终在探索,在前进。2025,希望早睡,多读书,坚持冥想,控制屏幕时间,学习编程,提升语言能力,拥抱RSS。前路漫漫,仍需努力。

Powered by CatGPT.

引言

12.02 趁着醉意,我在频道内编辑了一份定时消息:

2024年终总结...吗?

~
还活着
并且又活了一年
已经是很厉害了呢!

为了让自己在剩下的半个月里不过于闲散,也为了给自己留一份回忆,我于12.16日着手写这份年终总结。

现在,它来了。


过去的一年,发生了什么?

大事记

上半年

  • 高考备考

那六个月的高考备考,是一场身心俱疲的苦旅。日复一日的生活被试卷和排名填满,重复的刷题让我渐渐麻木,甚至忘记了自我。周考、月考、模拟考,一轮、二轮、三轮…… 无休止的循环仿佛一个巨大的漩涡,将我牢牢吸附其中,难以挣脱。所幸,还有几位挚友相互扶持,以及对新城市、新生活的朦胧期待,支撑着我走到了终点。

或许这就是Destiny,我总能在关键时刻获得一些眷顾。数学的题型改革,物理的题目风格,都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制。然而,擅长的科目却发挥失常,这又让我感到一丝无奈。最终的高考分数,虽不惊艳,但也算平稳着陆,数学甚至比我的预期还要高出十几分。

作为一名受害者,我深知应试教育体系的弊端,憎恶任何将一切责任归咎于个人奋斗的缺失的言论,憎恶磨灭个性的服从性教育,憎恶流水线批量制造(甚至是过时的)机器的行为。但无论如何,从结果来看,我又算这个体系下的既得利益者,还挺矛盾的。

尽管深知高考对多数人来说,是“即使荆棘遍布,仍是一条必由之路”,我仍然无法否认它带给我的伤害。我曾试图总结这三年,却发现它留给我的只有空洞和疲惫(没得个重度抑郁真是命大)。所谓“吃苦耐劳”的品质,我并未习得,反而失去了内驱力。而眼界、性格、情商这些本应在青春岁月里蓬勃发展的东西,变得并非所谓“成熟了”,而是麻木不堪。

下半年

  • 新生活的开始

最后一天,走出考点的那一刻,人是平静中夹杂激动的,平静地跟朋友道别,平静地走出大门,又激动地跳上回家的车,激动地给朋友发消息。现在想想,真像犯人刚出狱重获自由一样。。

暑假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,只出去旅游过一次,不过没有了学业压力,这大概是我过的最惬意的一个暑假吧。都到了要在前面放两摞书玩手机才有乐趣的地步了呢(笑)。高考志愿是自己填报的,被相对靠前的学校录取了,而且录取位次比往年低不少呢(神机妙算运气真好.jpg)。

来到了一个还算大和繁华的城市,学校管理人性化,环境不错。住宿条件还算不赖,和室友相处的也挺融洽。当然还是无可避免的陷入了新时代泡沫-人工智能带来的沼泽,即教师配备并没有什么大牛,专业也是依托原有的计算机或者大数据学院,课程设置不合理,竞争者多等现象,这也对我的自学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总的来说,机遇与挑战并存吧。

我知道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,也知道不论是保研还是出国,都要卷绩点,参加项目,打比赛...但我太累了,也太懒了。在学业方面,几乎没有突出的地方。就留给下个学期吧,我这样想着。

如果说上半年的基调是漫无目的和紧张忙碌,下半年的基调就是寻找方向与轻松自得。我终于体会到了梭罗的那句:“人只有在举目无亲的远方,才能够真诚地活着。

杂七杂八

  • 农历新年时,旧域名被回收,因为喜欢开发萝莉想要个好看点的,我购买了 lolis.dev 这个域名。
  • 高考完后,购买了一台配置为3c2.5g的服务器,足以应付我大多数需求。
  • 暑期接触了电子DIY,复刻了Holocubic , X-Knob 。虽然不管什么封装的Esp32都能让我焊到崩溃,并且把多块板子烤至金黄,隔壁小孩都毒晕了,但复刻成功还是十分有成就感的。
  • 焊完板子就开始学画板子,电路基础薄弱,只能先画个NFC卡玩玩,成品相当美观。
  • 时隔四年多重拾搞机,9008玩到爽qwq。代价是至今用不了美团和12306。
  • 购入一台7寸的电子阅读器,有效缓解视疲劳,沉没成本也在逼着我读更多书。
  • 浅尝无纸化学习,尽管只用了Onenote和pdf阅读器,但省去了携带和寻找实体课本的麻烦。
  • 参加了好多有意义的活动,也算大城市和大量业余时间带来的红利吧,对我这种社恐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。
  • 大量使用LLM,英语学习,写代码,心理疏导,变猫娘提供情绪价值... 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。
  • 从十月份开始,用Duolingo学习日语,已经获得82天连胜了。
  • 12.9开始尝试两天Digital detox, 近乎无忧无虑,证明了自我掌控时间的可行性。
  • 自我意识有所增强,更注重个人需求和感受。

可叹世间无万全之事

  • 这半年里,我时常思考“我是谁”、“我从哪里来”、“我要到哪里去”这三个终极的哲学问题,却始终未能找到答案。(结合许多同学的类似经历,我更愿意将这种迷茫感称为“应试教育的后遗症”。)
  • 对于大学的学习方向,我仍然感到迷茫。面对课程,我总说“实践最重要”,但当机会真正来临时,我又常常找借口退缩。
  • 我陷入了拖延的怪圈,在待办清单与截止日期之间反复拉扯。(甚至在 12 月 23 日编辑此文时,仍未开始期末复习,惭愧。)
  • 我的心境趋于平静,情绪也相对稳定,但似乎总是缺乏一些激情,长期处于一种平淡甚至低落的状态。
  • 人际关系(我还有这玩意!?)上,不管现实还是虚拟,都过分简陋。社恐+不善交际+不善体察情感,也许还是要克服的困难。

25年啊 要做什么呢

  • 早睡!!!争取每天在 24 点前入睡,好羡慕上大学睡饱觉就长高的群友啊。
  • 多读书,目前列表里的书或多或少读了些,但只有三四本是全读完的。争取每天留半小时左右用于阅读,每1-2周读完一本书。
  • 坚持冥想,亲测对提高专注程度和平静心绪有用,可惜睡眠不充足容易睡着。计划每天冥想时长逐渐从5分钟递增到10分钟。
  • 规划和控制屏幕时间,减少碎片化地获取消息。继续监测屏幕时长,把每天手机使用时长压在5小时内。
  • 自学Python,有空的话加上Unity和Kotlin,从尝试开发一个虚拟助手类的应用做起,搞一只猫娘做老婆😋。
  • 用ai尝试提高英语口语水平,以及推进日语学习计划。
  • 尝试和使用更多效率工具。比如anki,notebooklm,obsidian...
  • 拥抱RSS!!!建立一个不受算法控制的消息体系。
  • ...

后记

回首过去的一年,我曾一度焦虑于生活的平淡无奇,也曾怀疑自己是否缺乏那些吸引人的特质——风趣、可爱、博学亦或成功。我也曾因文笔的平庸而想过放弃,想要就此隐没于人海。然而,当我转换视角,我意识到自己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不堪。我总是习惯于仰望那些才华横溢的同辈或事业有成的前辈,却忽略了自己也同样会被他人这般看待。“地球Online”当中,所有人都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但事实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。

尽管前路依旧迷茫,但我深知时间不会驻足,世界不会停歇,因此我仍在不断探索,这就是“碌碌有为”的意义所在, 也正是本文标题"碌碌有为"的来源。

正如我简短的年终总结初稿所言,还活着,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了。感谢我自己,感谢那些陪伴(过)我的所有人,感谢这广袤的空间,感谢这流淌的时间。

虽然没干什么,但真的好累呢喵!

至于明年的事,就明年再说吧喵!

另: 由于隐私安全的考量,某些信息做了模糊化处理,但总体上是基于真实经历的。

Last modification:December 31, 2024
If you think my article is useful to you, please feel free to appreciate